01|烟花升空,山川沉默
那一夜,喜马拉雅的天空被点燃了。145根彩烟柱喷薄而出,拼接成一条三千米长的“巨龙”。手机里的画面惊艳到让人屏息,可我却觉得心底发凉。
为什么?因为我清楚,那不是舞台背景,那是真实的高原。那是无数野生动物的家园,是几千年沉睡的冰川与草甸。火光冲上天的那一刻,山沉默了,鸟群惊飞了,而屏幕前的人们却在鼓掌。
更讽刺的是,始祖鸟道歉了,但在国外社交平台上发的是“甩锅中国团队”,在国内微博上却换成“我们诚挚道歉”。这让我突然明白:他们不是怕破坏了山,而是怕失去了消费者的钱。道歉不是因为触碰了底线,而是因为踩到了生意的红线。
一句“抱歉”,能把鼠兔引导回原本的栖息地吗?能让十几年才能分解的残留物消失吗?能换回一次被惊扰的迁徙吗?
这不是一场烟花秀,这是一次对自然的消耗。
展开剩余64%02|谁给了“炸山”的通行证?
普通人想去喜马拉雅,手续繁琐到令人望而却步。无人机能不能飞,要写申请;进保护区,要层层审批。可一到“大艺术家”和“大品牌”,一场声势浩大的“炸山表演”竟能畅通无阻。
这是我最愤怒的地方:到底是谁给了绿灯?
环保部门说手续合规,材料可降解,不必担心。可任何一个做过高原研究的人都知道:在海拔四五千米的寒冷环境里,连树叶都能保存好多年。所谓的“可降解”,在喜马拉雅,可能要十年、二十年。换句话说,那些残留物就是永久的。
蔡国强说这是“粗粝与神圣之间的平衡”。可真正的平衡,不是把自然当舞台,而是学会和自然保持距离。
而始祖鸟呢?平时标榜“敬畏荒野,不留痕迹”,结果自己高调炸山,把品牌价值观烧成了烟雾。艺术和资本携手演了一场秀,留下的,却是自然的沉默与公众的愤怒。
这一切揭穿了一个残酷的真相:制度的底线,并不是为所有人而设。
03|山川不是背景板
我始终记得一件小事。朋友去西藏旅行,走在一片高山草甸上,不小心踩折了一株开得正盛的小花。他愣了很久,然后蹲下把折断的茎埋进土里。后来跟我说:“在那种地方,你会觉得每一片草都比自己重要。”
这才是真正的敬畏。
对自然最大的敬畏,不是说漂亮话,不是发道歉声明,而是少一些作秀,多一些克制。山不需要烟花的点缀,它有自己的壮丽;草原不需要艺术家的“平衡”,它本就平衡。
一句道歉,修复不了喜马拉雅。真正能修复的,是在制度上补齐监管的漏洞,是品牌愿意把利润的一部分投进保护,而不是投进公关;是艺术家懂得在创作前先问一句:自然能不能承受?
山川不是背景板。它们有自己的节律与尊严。我们若不能守护,就不要打扰。
04|写在最后
人类总爱追求震撼的瞬间,可真正的伟大,往往是安静的存在。
当烟花熄灭,只剩山川的沉默时,我们才该问自己:
我们究竟留下了光,还是伤疤?
发布于:广东省龙辉配资-配资实盘开户-股票配资交易网-按月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