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8日,联合国重新启动了对伊朗的制裁,这是在中断了十年的基础上生效的。当天,德黑兰议会大厦内,议长卡利巴夫的声音震耳欲聋:“任何敌对行动都会得到严厉的回应。”这一宣布迅速引发了全球资本市场的震荡,伊朗货币里亚尔迅速贬值,跌至1美元兑112万里亚尔的历史低点。
这场危机的导火索是2015年伊核协议后,英国、法国和德国三国于8月28日启动了“快速恢复制裁”机制。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除非安理会通过新的决议,否则伊朗在2015年之前受到的制裁将会自动恢复。9月26日,安理会的表决未能通过延长豁免的提案,导致制裁于次日正式生效。对此,伊朗外交部发表声明,严厉指责这一决定“毫无法律依据”。
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在信中强调,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曾由所有成员一致通过,明确规定2015年前的制裁将自动终止,并且相关限制将于2025年10月18日完全到期。他指出,美国早已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欧洲三国亦早已违背承诺,因此他们无权引用第2231号决议。
展开剩余81%伊朗的反应更加激烈。9月27日,伊朗紧急召回驻英国、法国、德国三国的大使进行磋商。阿拉格齐在社交媒体上直言,西方国家的做法正是“强权政治”,他们误以为伊朗人民会屈服于这种霸凌行径。
尽管伊朗政府表现出强硬立场,但普通民众却正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2024财年,伊朗的通胀率高达32.5%,货币里亚尔对美元贬值超过60%。与2015年签署核协议时1美元兑换3.2万里亚尔相比,如今的汇率已暴跌至当时的1/35。“市场对制裁恢复反应剧烈,”德黑兰一位外汇交易员说,“民众纷纷兑换硬通货,这可能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
这一恐慌并非空穴来风。此次恢复的制裁包括对伊朗石油出口和银行金融行业的严厉限制,全面武器禁运、禁止铀浓缩活动、冻结海外资产等措施。然而,伊朗已有一套应对机制。2025年上半年,伊朗石油出口额达到670亿美元,日均出口量一度达到233万桶。通过“影子船队”的运输网络,伊朗绕过国际制裁,在海上开辟了一条经济生命线,这些收入成为政权稳定的支柱,也增强了伊朗在外交谈判中的筹码。
伊朗的强硬回应,源自这个古老国家深厚的历史记忆。两伊战争中,伊朗人民以血肉之躯捍卫国家主权;1953年,美国中情局策划的政变将民选政府推翻的屈辱,也深深刻印在伊朗人的心中。在伊朗的叙事中,核计划不仅仅是技术发展,更象征着“波斯复兴”,意味着重拾被西方长期压制的强国地位。西方要求伊朗停止铀浓缩活动时,德黑兰通常听到的并非安全上的关切,而是一种带有压迫性的否定。
这种历史积淀催生了伊朗特有的“抵抗经济”战略,将国际制裁视为激发内部团结的契机,并将经济困境归咎于外部封锁,而非自身管理不善。即使在2025年6月遭遇以色列空袭后,伊朗仍通过“真实承诺-3”军事行动进行回击,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国内团结的催化剂。
制裁重启的决定进一步揭示了国际社会的深刻分歧。以色列对联合国的决定表示欢迎,认为这是“针对伊朗持续违反核协议的重要进展”;而中国和俄罗斯则批评西方滥用程序,破坏国际规则。英国、法国、德国在联合声明中试图找到平衡点,既强调恢复制裁的必要性,又表示这一决定不意味着外交努力的终结,呼吁伊朗避免进一步升级局势。
这些声明与伊朗召回大使、强硬立场的对比,反映出当前局势的微妙性。分析人士指出,局势仍处于紧张阶段,任何一步都可能引发更大波动。德黑兰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哈桑·拉希米警告:“这一决定不仅会影响伊朗经济,还可能威胁到整个地区的稳定,国际社会需要为各种可能的情况做好准备。”
在制裁生效的背景下,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通过电视讲话明确表示,美国提出的三个月“制裁暂缓期”附带了苛刻条件,包括要求伊朗交出所有浓缩铀库存,这一提议被伊朗拒绝。他强调:“这一提议是无法接受的。”
然而,在强硬姿态背后,伊朗仍面临深层次的危机。高通胀继续侵蚀民众生活,货币贬值推高进口成本,长期的技术封锁严重阻碍产业升级。尽管伊朗与俄罗斯、阿联酋等国家的区域贸易增长了23%,非石油出口有所拓展,但结构性问题依然悬而未决。
真正的危机在于,随着外交空间的压缩,军事手段可能成为伊朗唯一的选择。卡利巴夫的“对等回应”不仅仅是警告,更是伊朗不屈信念的体现。在这个历史伤痕深刻的国家,退让往往被视为背叛。
联合国制裁的重启,不仅反映了国际社会的裂痕,也显现出伊朗民族的坚韧。在德黑兰街头,尽管安保力度明显增强,但生活依旧如常。正如一位市民所言:“我们经历过更艰难的时刻,这次也能找到出路。”
随着2025年10月18日,第2231号决议中规定的制裁到期日临近,这场涉及法律、经济与民族尊严的博弈将继续。对于伊朗来说,所需的不仅是坚定的勇气,更是在尊严与生存、对抗与开放之间找到平衡的智慧。
发布于:天津市龙辉配资-配资实盘开户-股票配资交易网-按月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