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栓塞是脱落的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的病理过程,是临床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需及时治疗与处理,否则将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该病的症状、原因、急救以及预防知识。
急性肺栓塞的症状急性肺栓塞的症状因栓塞的部位以及患者体质不同而有差异,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可能带有血痰)、心悸、出汗,严重者可晕厥。
这些症状主要与肺部血流受阻、氧气供应不足有关,呼吸困难最为典型,甚至休息时很难减轻;胸痛与心绞痛相似,呈刺痛;咳嗽、咳痰会因为肺部淤血而加重,有时痰中有血丝;一旦患者出现心率加快、血压降低等生命体征改变,需紧急医疗干预,否则会危及患者生命。
急性肺栓塞的原因急性肺栓塞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深静脉血栓脱落是最常见的触发因素。腿部或其他地方深静脉内血栓形成后,很可能会被血流撞击脱掉,一旦它们随血液流到肺部,阻塞肺动脉,就会引起急性肺栓塞。
除深静脉血栓以外,长期卧床、术后或外伤后长时间制动、恶性肿瘤、心脏病、肥胖、遗传倾向及一些药物应用等因素,都会增加急性肺栓塞的发生风险。
展开剩余59%急性肺栓塞的急救措施一旦出现急性肺栓塞,应在第一时间采取急救措施。患者可采取平躺、抬高双腿等措施,减少血液流回肺部,同时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果患者出现心跳骤停,应立刻实施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专业救援人员赶到前,尽量不要让患者走动,降低血栓继续脱落的危险。
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一步采取急救措施,如服用抗凝药物、采取溶栓治疗或机械辅助通气等,以达到稳定病情的目的,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
急性肺栓塞的预防预防急性肺栓塞的关键是辨识和处理高风险因素。长期卧床或手术后需较长时间制动的患者,要经常活动肢体,以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同时,弹力袜和其他配套装置有助于增加下肢静脉回流,防止血栓形成。
其次,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减少心脏病和肥胖等诱发急性肺栓塞的高风险因素,可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途径实现。患有恶性肿瘤、遗传倾向和其他不可控因素者,要经常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引发血栓的问题。
另外,使用某些可能增加血栓形成风险的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并对身体状况进行严密监控,如有血栓形成倾向,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重要提醒:本文出于科普之目的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诊疗之依据,具体请就医并遵医嘱】
【来源:永州市宁远县中医医院 黎进】
【编辑:YT 】
发布于:湖南省龙辉配资-配资实盘开户-股票配资交易网-按月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